

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,廣大青年要向英雄學習、向前輩學習、向榜樣學習,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。廣西是革命老區、邊疆民族地區,是中國共產黨開展革命活動和建立地方組織較早的地區之一,黨史事件多,革命先輩多,紅色基因厚重,形成了獨特的廣西紅色文化。要善用廣西紅色文化資源,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,讓青年學生浸潤在廣西紅色文化的熏陶之中,引導他們立大志、明大德、成大才、擔大任。 激活紅色資源,秉持時代新人培養指向 革命戰爭年代,八桂兒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不懈奮斗,留下了以革命遺址、遺跡、紀念場館等為主要內容的紅色物質文化,和以革命優良傳統、革命精神、革命文藝資源等為主要內容的紅色非物質文化,為培養時代新人提供了鮮活教材庫和紅色基因庫。 以紅色坐標錨定青年學生奮進方向。2022年10月1日《廣西壯族自治區紅色資源保護傳承條例》施行,以法治方式推動紅色資源的保護傳承,對場館開放、學校教育、旅游開發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,讓善用廣西紅色文化培養時代新人有章可循。廣西共有300多處重點紅色革命紀念設施、舊址舊居和7批13家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,通過走進這些革命遺址、遺跡、紀念場館,學習革命先輩們的英雄事跡,舉行“重走小平足跡、賡續紅色血脈”等紅色實踐研修班,讓紅色坐標牢牢錨定青年學生的奮進方向,激勵他們堅定信心、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。 以紅色故事提振青年學生奮斗精神。通過重溫紅色歷史、傳承紅色基因,可以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認同感,筑牢理想之基,補足精神之鈣。要通過通俗化敘事,讓紅色故事更具貼近性。用拉家常、講方言的方式,以生動感人的事跡、結合實際的講述,拉近學生與革命先輩的距離感,讓青年學生從紅色故事中受啟發和激勵,提振干事創業的精氣神。 賡續紅色血脈,擦亮時代新人青春底色 紅色血脈蘊含的精神基因與時代新人的培養目標高度統一,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,實干是青春最質樸的宣言。要傳承紅色文化、賡續紅色血脈,增強新時代青年的志氣、骨氣、底氣,擦亮青春底色。 以紅色文化筑牢信仰之基。通過善用廣西紅色文化,讓青年學生了解感悟黨的初心使命和八桂兒女的奮斗歷程,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紅色政權和新中國的來之不易,增強將個人奮斗目標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結合的行動自覺。在歷史場館組織開展“與信仰對話”宣講會,通過“現場宣講+線上直播”形式同步進行,線上線下引導青年學生在互動交流、熱議時事熱點中傳承革命意志,堅定對馬克思主義信仰,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。 以紅色文化厚植家國情懷。一是依托紅色文化資源營造愛國主義教育氛圍,打造廣西愛國主義教育品牌,落實“國旗工程”,推出“鄧小平足跡之旅”“八桂建設成就之旅”等廣西紅色游學精品線路,讓愛國奉獻的精神深入人心。二是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,在全區大中小學開展《紅色傳奇》等主題黨團課和紅色研學活動,引導青年學生在傳承紅色血脈中增強愛黨、愛國、愛社會主義的家國情懷。 以紅色文化堅定報國之志。廣西紅色文化與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,是引導教育青年學生為新時代接續奮斗的鮮活資源。將廣西紅色文化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解讀相結合,引導青年學生在學習廣西紅色歷史中賡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,讓紅色精神在第二個百年奮斗新征程上發出新的時代光芒,為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貢獻青春力量。 傳承紅色基因,拓展時代新人培養路徑 紅色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英勇頑強、艱苦奮斗、愛國奉獻、自力更生等優秀精神品質。要發揮紅色文化的育人效能,拓展時代新人的培養路徑,通過“思政小課堂”“社會大課堂”“紅色云課堂”等路徑,讓紅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脈,協同培養能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。 打造“紅色金課”,用好“思政小課堂”。將豐富的廣西紅色文化資源有機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,建設廣西紅色傳承與創新資源庫,通過學校間的教學資源共享,整合梳理廣西紅色故事的史料,開發一系列以廣西紅色故事、桂籍革命先烈為主題的“紅色金課”。打造廣西特色紅色文化精品課程,將遠大理想、信念追求、優良作風的紅色基因貫穿融入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之中,打造一堂堂有趣有效有溫度的“紅色金課”。 建立紅色基地,用好“社會大課堂”。一是找準突破口,在“點”上輻射。教育部公布的首批453家“大思政課”實踐教學基地廣西有11家入選。這些基地有機串聯起自治區烈士陵園、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等點位,要充分發揮基地的示范育人作用。二是把握關鍵點,在“線”上拓展。因地制宜開發廣西“民族團結”“工業之美”等多條紅色文化主題考察路線。三是拓展連接線,在“面”上滲透。整合百色、東蘭縣等高密度紅色文化基地資源,打造更多如東蘭縣這樣的“沒有圍墻的革命博物館”。 利用數字技術,用好“紅色云課堂”。運用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、虛擬現實、增強現實等先進技術,打造交互式、沉浸式、體驗式的廣西紅色文化云課堂。開展沉浸式紅色體驗教學,運用翻轉課堂、線上線下、課上課下混合教學等方法協同并進。通過影像、圖片、文字、三維再現等形式,“重走”革命路,讓學生置身于立體的歷史場景之中,潤物細無聲地讓廣西紅色文化入腦入心入行,充分發揮“紅色云課堂”啟智潤心的全環境、全時段育人效能。 ?。ㄗ髡邌挝环謩e為: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、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) |
|